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患者對術前訪視的麻醉醫生說,我的酒量很大的,一頓能喝七八兩,麻醉藥用量要大一些,要不然麻不住的。酒量大,麻醉藥用量就一定得大嗎?酒量的大小和麻醉效果究竟有啥關系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酒精進入人體內會發生什么?
酒量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喝酒后,酒精也就是乙醇,90%~98%很快會被胃和小腸的粘膜吸收,分布在含水的組織和體液中,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就是全身的濃度。90%的乙醇主要是通過肝臟代謝,其余的10%經由腎臟和肺排出。代謝乙醇的特殊酶類都集中在肝臟內,主要通過乙醇脫氫酶(ADH)和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統(MEOS)兩種途徑完成代謝。乙醇先通過ADH氧化為乙醛,接著經乙醛脫氫酶(ALDH)氧化為乙酸,再被轉化為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對于喜歡大量飲酒的人,ADH已無法完成全部乙醇的代謝。這時MEOS會發揮作用,其代謝產物還會發生二次反應,產生活性氧等有害物質,傷害機體組織。此外,MEOS還可參與代謝很多藥物,所以對于酒量大的人,藥效發揮會出現異常。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進入體內的乙醇都會順利地完成代謝,轉變為乙醛。二者在人體內都是有害的,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醉酒反應。乙醛會在ALDH的協助下轉變為乙酸,進入最后的代謝途徑。ADH在人體內是比較充足的,能夠滿足人體的需要。但ALDH非常缺乏,所以酒量的大小與ALDH的量的多少有關,其活性的高低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ALDH也可以被酒精誘導,所以經常喝酒,可以使酒量變大。
酒量大,真的需要更多的麻醉藥用量嗎?
麻醉方式的選擇,是根據手術的種類、部位、時間的長短和患者自身的健康情況等多因素的評估后所采用的。麻醉可以簡單分為區域麻醉和全身麻醉這兩類。區域麻醉包括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和局部浸潤麻醉等,是通過注射局麻藥物使支配手術部位的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等發生神經傳導阻滯,使術區暫時喪失感覺功能,從而發揮麻醉效果。對于選用區域麻醉的患者來說,酒量的大小不會影響麻醉效果,無需增加麻醉藥物的用量。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藥物經靜脈輸注或呼吸道吸入,產生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從而發揮麻醉作用。長期酗酒者或者酒量大的患者對許多靜脈和吸入麻醉藥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耐受,應當適量加大麻醉藥物劑量。但是,并不是所有飲酒者都必須增加麻醉藥物用量,有些患者,例如:酒精中毒的患者、長期酗酒合并有肝功能障礙的患者等,就應該減少麻醉藥物的劑量,以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之,酒量的大小可能會對麻醉藥物的用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應該關注長期飲酒對機體造成的傷害程度。目前,麻醉醫生主要通過生命體征監測和麻醉深度監測,來判斷麻醉的效果。在麻醉手術中,麻醉醫生隨時調控患者的全身器官功能,患者不必擔憂。最后告誡長期飲酒的患者,在術前應提前戒酒并如實地告知麻醉醫生自己的飲酒史,以便其能夠進行正確的術前評估,選擇合適劑量的麻醉藥物,為患者們保駕護航。
(供稿/袁峰)